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语言文字网>>政策法规>>正文 |
上饶师范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
文章来源:上饶师范学院教务处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01-02 11:05:18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及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的通知》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我校实际,现就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 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坚持实践育人,依托实习实训,强化实践体验,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让学生亲历生产和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学院特色,充分利用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挖掘和调动行业和企业可利用资源,深化产教融合,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三、 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学习和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 实施对象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五、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一)课程设置 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的修订。在独立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为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32学时,学分为2学分,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内容,其中理论教学8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二)教学内容 开展劳动教育,充实劳动教育内容,构建课程内容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具体劳动项目每学期第1周制定。 1. 理论教学 形式:课堂理论教学。 学时:2学时,第1~4学期 安排时间:每学期第2周。 教育内容: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通过座谈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主题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学习效果,教育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把握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组织开展国家相关法律、劳动知识、劳动安全、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学习劳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讲解学期劳动计划与安排等内容。通过组织动员教育,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自觉遵守劳动安全法规。 2. 实践教学 形式:集中劳动实践和分散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活动。 学时:6学时,第1~4学期。 安排时间:每学期,在“理论教育”课后即可实施。 教育内容:以二学院为主导,由班主任、辅导员、相关教师或学生干事指导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和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如生活学习环境卫生清洁(如打扫教学实验场所卫生、教学实验设备管理维护、寝室内务整理等)、学雷锋活动、校内外公益劳动(团学干部、志愿者组织劳动;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庆典和节假活动组织的公益劳动)、服务校级或学院(部)级大型活动(“饶师菜”文化体验课、迎接新生活动、校园招聘会、校内学术会议、校内展览会、运动会、校内植树绿化、公共设施维护、书库管理、执勤活动、校内防台风及台风后救灾等);实验实习劳动;帮助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指导教师开展的相关辅导、值日等劳动;重要教学活动安排的劳动;以校内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到高新企业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安排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同时与“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赛事深度融合,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也可用智力帮助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社区等完成产生价值的活动或项目。 3. 第二课堂 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劳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开展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邀请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进学院开展劳动教育专题讲座,示范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强化学生劳动自觉与责任感。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选出一批优秀典型,对劳动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 六、 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建立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后勤与基建管理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为小组成员,负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顶层设计与组织领导,统筹全员参与劳动教育。 (二)指导教师 1. 按照年级或班级设置劳动教育指导教师,由班主任、辅导员或相关老师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组织与实施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根据学生情况和劳动课的具体要求,做好组织教学工作。 (2)做好学生上课期间的安全工作。 (3)负责学生的劳动课教育教学、考核、成绩录入等相关工作。 2. 组建数量充足、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育人意识和专业化水平。 (三)组织落实 1. 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二级学院应明确每学期学生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学习要求,规范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学分标准,以定量评价为基础确保劳动教育切实开展,保证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劳动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根据劳动教育目标,设定具体评价标准,制定劳动教育计划,规划劳动任务,报领导小组审批。 2. 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劳动任务的特点,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别差异,妥善分工,开展必要的安全教育,明确劳动纪律和要求,做好考勤并记录好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情况。学生要积极参加劳动,认真完成相关任务。 3. 每学期劳动教育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对劳动教育的情况进行总结,分享劳动教育的体会,对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提出意见建议。 (四)考核形式 1. 大一、大二年级学生每学期参加不少于 8 学时的劳动教育,每 1 小时计 1 学时,学期结束前一周向指导教师提交劳动教育情况总结。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情况逐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劳动教育参与情况对其进行考核,未达要求的,当学期的考核为不合格,不合格的学生可在三、四年级时重修。考核由二级学院组织落实,考核合格后取得劳动教育课程2 学分方可毕业。 3. 学生因身体或其它原因不适参加劳动课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经二级学院同意,学校审批后,可安排免修。 4. 学生因故没有完成32个学时的劳动课,可由学生提出申请参与其他公益劳动,或以社会(社区)劳动等证明材料证明其劳动表现和成绩情况。 七、 考核要求 1. 劳动教育实践从学生的劳动态度、出勤情况、劳动任务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实施细则由学院确定。劳动课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成绩合格及以上者方可参加毕业审核,成绩不合格的应当重修。 2. 指导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客观记录学生劳动教育理论及实践过程,开展过程性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报告、劳动教育总结报告为主,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社会实践表现评价等他人评价为辅,以学生的物化成果为参考,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进行总结性评价。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在奖学金评选、学生入党等重要事项中,参考劳动素养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3. 劳动课的考核工作由指导教师负责,并填写《劳动课成绩考核表》,根据学生在校期间劳动表现,于第4学期末指定相关教学秘书在教务管理系统录入成绩,凡成绩不及格或因故不能参加劳动课的须在《劳动课成绩考核表》“备注”栏内注明,由学院安排进入下一届进行重修,仍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学分。 4. 确实因身体原因或其它原因无法参加劳动教育实践者,经所在学院同意,并在规定的劳动时间内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可取得劳动课成绩。 5. 学生因故没有完成32个学时的劳动课,可由学生提出申请参与其他公益劳动,或以社会(社区)劳动等证明材料证明其劳动表现和成绩情况。 6. 劳动态度不积极、劳动表现差或劳动课不及格者在各类评优评先及评奖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7.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成绩为不及格: (1)劳动态度不端正,不服从安排; (2)累计未达到32个学时; (3)未完成所安排的劳动任务; (4)学校认定的其他不及格情况。 八、 纪律要求 1. 所有学生都应认真学习劳动课教学内容,积极参加劳动学习与实践活动。 2. 劳动课期间应服从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接受分配的劳动任务,认真完成劳动实践任务。 3. 劳动课期间学生要坚守劳动岗位,遵守劳动纪律,禁止利用劳动课时间从事其它与劳动教育无关的活动或私自外出。 4. 学生在劳动课期间不得无故缺席,不得迟到、早退,原则上不允许请假。确需请假者,应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5. 爱护劳动工具,故意损坏劳动工具的应予以赔偿,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按校纪校规处理。 6. 劳动课结束后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交总结报告,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九、 劳动安全风险防范与管理 将劳动安全教育与管理作为组织实施的必要内容,强化劳动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风险,排除安全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安全、健康因素,经充分评估再进行使用;强化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十、 劳动教育经费保障 建立健全经费投入及激励机制。一方面,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劳动教育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多种形式对劳动教育工作提供经费支持,保障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另一方面,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确保劳动教育顺利实施。 上饶师范学院 2021年03月30日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